来源:玉界臻品 作者:品臻 2016-05-19
玉,石之美者。因为美,石才成为了玉。也由此一跃而为古人眼中聚天地之精华、集山川之灵气的珍宝。
中国的玉,包容万千,广义而言,和田玉、岫岩玉、缅玉、南阳玉、水晶、玛瑙等等,都可归属于玉的范畴。然而在懂行的国人眼中,只有和田玉能被称为真玉。外国人口中所谓的中国玉,指的也是和田玉。
最早在新石器时期,昆仑先民就开发了和田玉,并将它作为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的媒介,由此形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而玉石之路也正是后来“丝绸之路”的前身。
可以说,在中国7000年的玉文化中,和田玉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也许有人会问,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和田玉呢?
和田玉无疑是一种东方化的宝石,可以说,千年以降、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中始终活跃着一种“玉文化细胞”,它是“维天之命,玉为祥瑞”,也是“谦谦君子,温其如玉”,某种程度上说,和田玉就是东方文化的一个缩影。
在古代,人们将玉视为与天地沟通的、媒介、神物,他们“以玉事神,从玉霝声”,进而“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古代的玉,是“国之重器”,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样的观点对于历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一块玉,只怕要数“和氏璧”。从卞和断足献玉到价值连城再到完璧归赵,最终,和氏璧落在了秦始皇手中,变成了一枚镌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八字玺。
有关和氏璧的故事,似乎已经结束了,但事实上,它的影响并未就此结束。它最终成了一件昭示人心、代表天命的无价之宝。后世的帝皇将其视作“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得之,则“受命于天”,失之则“气数已尽”。一块镌字的美玉,因其经历,却承载起了‘受命于天’的重任,甚至代表着天地神明。
玉在古代中国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有人说,有别于西方世界直述其意的表达方式,古老的中国在言情抒志时更热衷于“借物寓意”,即借助某一件物体来隐喻某事、某意。正因如此,古人才会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说法,才会认为“黄金有价,玉无价”。
究其本质,黄金只是一种硬通货,而玉,则可能是一种道德、一段过往、一缕情愫、一片寄托。
追根究底,收藏,收的是物件,最终藏的却还是文化。
玉友说玉——我对和田玉中俄料的一点认识浅谈
在今天的玉界,借着玉器市场的欣盛,再加上新疆和田玉资源的匮乏,和田玉俄罗斯料以下简称(俄料)可谓生逢恰时。不少大把花钱购买和田玉的买家,最终发现手中的是一件和田玉俄料,为此懊恼不已。那么,如何正确识别和田玉俄料,就成了收藏者们当今绕不开的话题。
玉器的造型分类——艺术造型类
艺术造型类即经过一定的艺术构思和设计,将玉石雕琢成带有一定纹饰、表达一定意义的立体形象的玉器。广义上讲,人间万物皆可作为表现对象,一些抽象图案也屡见不鲜。此类玉器主要用于陈设、收藏、赏玩,具体可分为人物、兽、花鸟、器具、山子这几类。
玉璧——象征地位的礼器
在战国时期玉璧已被奉为珍宝,作为佩玉或抵押品、赏赐品、镶嵌品、礼仪品及馈赠品。龙纹、鸟纹、凤鸟纹、蒲璧见之于汉代,璧的表面用同心圆绳纹分为两区,多达三区。外区饰龙纹或凤鸟纹,内区饰蒲纹,三区内饰兽面纹。
玉友说玉——也谈和田玉的产地问题
如果确实想搞明白产地问题,那我建议先看一下岳蕴辉鉴定师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及论述。下面是本人近几年在“中国和田玉网”“在线鉴定”栏目上下载的岳工回答玉友们提出的关于产地问题的部分论述,想搞清和田玉产地问题的朋友应多看几遍。
和田玉的皮色分类
璞,古人是说蕴藏有玉之石,或未琢之玉。《韩非子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