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17-10-12
历代的艺术家在雕塑、绘画之作品中,观音菩萨像成为其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外形力求庄严静美,以表达那内在的慈悲和智慧,俾令信徒产生景仰,令观者引起共鸣。观音普门示现形象很多,如常见的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三十三观音等,然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自在观音。在和田玉玉雕作品中,玉观音也是最重要的玉雕题材之一。
▲ 白玉摆件-观世音 | 玉器编号:143054
“观音”在古代有多种称呼,主要是梵语翻译的不同而导致名称各异。有称“光世音”,有名“观自在“,有叫”观世音”的,而根据梵文称为“观自在”则比较符合原义。根据此,“自在观音”乃是观世音菩萨的通称。而通常所见的翘首搭足的自在观音应称为“水月观音”为宜。之所以称为自在观音乃是因为观世音菩萨神通变化自在,又因其于理事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云“观自在”,在佛典中常常是结跏趺坐的形象。而在当时常见的右腿抬起,跣足半跏趺坐,左手自然悬出轻搭膝面的观音形象称为“自在观音”乃是一种错误的称呼。故后来自在观音多称之为水月观音。
“自在”乃是就菩萨之功德而说的,观世音菩萨因为通过长久的修行在智慧上在戒行上在神通上在度化众生上皆能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所障碍,故得“观自在”之称号。而之所以称为“水月观音”,乃系根据《华严经》中之观自在形象,并经长期之演变而有此称号。
今存的水月观音大约匀属于敦煌千佛洞的壁画,一般形像为观音宴坐于水边,有岩石、花草为伴,除其顶上有圆光之外,整个身子亦圈于一大月轮之内,以示其现于水月之中。
▲ 白玉子料牌-自在观音 | 玉器编号:162012
水、月或水中月是佛典中常见的譬喻,乃是大乘十喻之一。月在虚空,影现于水。但是凡夫见水中月,欢喜欲取;智人见之则笑,以喻无智之人妄执我、法为实,而生欢喜。然得道智人,愍之而笑。水中之月乃月之影现,并无月之实体,我法亦然,我为五蕴和合,诸法无自性。水月之喻正是佛法空行之教。空行、 水月, 正是以空为体,以水、月喻万法唯识,性空如影之意。而佛家的大慈大悲就是让众生知晓万法空性的佛法深意。修习大乘的众生称为菩萨,修习的行为就是 “菩萨行”,自在观音或者水月观音的形象正是大乘菩萨行精神的具体显现。因此,历代高僧大德咏赞观音不断。
湛然圆澄禅师《自在观音》赞,“巍巍独坐默无言,声色场中展妙玄。觌面不教观自在,反闻闻性却安然”,
憨山大师《自在观音赞》说,“镜像水中月,而作难思事。微细法界尘,一尘一切刹”,均形象的描摹了自在观音的形态及功德。
▲ 黄玉-观音牌 | 玉器编号:161706
在佛传之初,水月观音不过是千手千眼观音在水中的幻像而已。随着唐后观音信仰的盛行,水月观音正式被列入三十三观音相之一,渐渐呈现出汉族女性的面貌,只是衣饰上仍保持着印度贵族袒胸着臂钏的特征。据说最早的汉化水月观音是由唐代周昉所作(他的传世作品代表作为《簪花仕女图》)。自宋以降,民间的水月观音信仰渐渐为白衣观音信仰取代,成为我们熟悉的送子、提篮、滴水、杨柳观音的形象,着带观音巾、身着汉式女装,和蔼亲切,成为完全女性化的佛教神祇。
▲ 羊脂白玉挂件-观音 | 玉器编号:149551
虽处镜花水月地,却观世间悲苦疾。这看似自在无边的思惟相,低眉流转出的庄严与慈悲,任由槛内人或是槛外人看来,都幻化成了对观音之大美之相的最佳注解。转身重回滚滚红尘中,将那刻的所见所感,定格成内心净土世界的幻相,真实不虚。
博观董事长奥岩:中国玉雕产业基地发展状况浅析
19世纪中期,被誉为“东方巴黎”的上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贸易的重要港口,苏州、扬州及周边地区的玉器制品都通过上海口岸向外输出。上海成为玉器制品最重要的集散港口之后,苏州、扬州等周边地区的大批玉雕艺人也随之涌入上海,在上海这座新兴的东方大都市寻找施展才能的天地。
和田玉的北玉四怪
在玉器行,凑“四”的事儿还真不少:1990年,京城玉器行为一块翡翠料设计制作的国宝级摆件,居然也是四件:《岱岳奇观》、《群芳揽胜》、《含香聚瑞》、《四海腾欢》。
中国和田玉玉文化叙要--杨伯达
本文章来自《玉界》第三期,《玉界》由中国和田玉网制作,新浪网联合发行。 点击这里在线阅读本文章的电子杂志版 点击这里进入《玉界》电子杂志专题页 中国和田玉是指产于昆仑山的透闪石玉,亦可专指出产...
玉雕市场已进入艺术取胜的时代
业界普遍认为,如今的中国玉雕艺术品交易已经走过了“以料取胜”的十年,转而进入讲究艺术的时代。
中国玉文化之玉礼器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