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1
北京人对“四”字情有独钟,甭管是说人还是说事儿,总爱凑成“四”。梨园行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武术界有“四大拳种”。可您知道工艺美术界也有“四大名旦”吗?告诉您,它们是玉器、牙雕、雕漆和景泰蓝。
单说这玉器,是京城的一绝。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京城的玉器行出了许多能工巧匠,其中最有名的是“北玉四杰”,又叫“北玉四怪”。他们是潘秉衡、何荣、刘德瀛、王树森。
其实与这四位大师齐名的还有十几位,大概是单为凑这个“四”字,所以只好委屈了他们。比如雕玉大师刘鹤年的技艺,连潘秉衡都对他竖大拇指,但“四”凑够了数,只好称他为一“魔”。
在玉器行,凑“四”的事儿还真不少:1990年,京城玉器行为一块翡翠料设计制作的国宝级摆件,居然也是四件:《岱岳奇观》、《群芳揽胜》、《含香聚瑞》、《四海腾欢》。
提起京城的“四怪一魔”几乎无人不知。他们留下来的作品确实地道,用巧夺天工来比喻并不为过。不信,您可以到王府井工美大厦四楼的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去看看,一准儿能让您知道为什么称这些大师为“怪”为“魔”。
据“四大怪”之一刘德瀛的儿子刘金昌介绍,四位玉器行怪杰都有绰号,潘秉衡因从不攒钱总是借钱生活被称为“臭要饭的”,何荣因打着瞌睡都能设计作品被称为“马马虎虎”,刘德瀛因训徒严厉、为人倔强被称作“小辣椒”,王树森因生性聪慧且脑袋似斗被称为“
大脑袋”或“小诸葛”。四大怪在手艺上也各有特点,刘德瀛开创了专业制作玉器花卉的方法,何荣在观音、仕女和小孩的制作上成为后人典范,潘秉衡和王树森可谓玉器行全才,器皿、人物、鸟兽、花卉无一不精,其中潘秉衡素以想象大胆、构思独到著称,而王树森以其组织制作的《岱月奇观》、《群芳览胜》、《含香聚瑞》、《四海欢腾》四件国宝闻名,还培养出了李博生、陈长海等日后的大师。
说起来,这几年,京城的玉器行并不十分景气,“四怪一魔”早已谢世,就连他们的徒弟辈现在也大多退了休,年老体弱,拿不起琢玉的家伙了,而年轻一茬儿又没能及时跟上。
说老实话,有绝活儿的琢玉大师已经不多了。玉器行的青黄不接,主要原因是玉器市场的鱼目混珠。一方面出玉的产地被疯狂开采,使一些比较好的玉料越来越少。
王仲元是与“四怪”齐名的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人称“三盘之父”。“三盘”即三件绝活:龙盘、虾盘、蟹盘。这“三盘”现在有“两盘”保存在北京工美博物馆。其中龙盘的雕琢可知这位老艺人的独具匠心。
有一年玉器厂的业务员到东北采购玛瑙材料,临回北京时,收购站看传达室的老头跟业务员开玩笑说,你们大老远来,我这儿有块石头你们要不要。业务员一看笑了,原来老头指的是他平时坐着乘凉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看上去就是块废料。
老头好说歹说非让业务员捎带手买走,结果给了他200块钱,把这块石头运到玉器厂。到厂后,一砣切开,露出中间的白砂心,许多设计师看后,都认为它没什么价值,弃之不用。偏巧王仲元的徒弟杨世昌得知此事,告诉了王仲元。王仲元凭自己的慧眼,认为它是罕见之宝,果然切开后,是块黑白蓝三色玛瑙。
他因材施艺,巧夺天工,琢成了龙盘。这件龙盘堪称玉器一绝,是前所未有的稀世珍宝。北京工美博物馆的馆长曾建中对记者说,现在陈列的每件玉器几乎都有一段掌故。它既能告诉我们如何琢玉,又能告诉我们怎么做人。看来中国的玉文化可挖掘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浅谈玉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玉”这一名词,无论是在古人还是现代人的心目中,都对其充满了无比的崇敬与好奇。中国人爱玉赏玉的习惯由来已久,从远古的石器时代至今,据目前考古认定已有八千余年的历史,许多古书与文献都做了记载与详细的描...
风雅藏玉珠,盈盈一颈间
和田玉项链一直是中国女人的青睐之物,优雅、高贵又不失奢华的同时,也象征着吉祥、纯洁富有和幸福。
浅谈国玉和田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史
任何事物都会有自己的成长过程,我们人类的演变历程就是最好的例子。现代人的脑袋聪明程度已经是无法预测的了,而我们也都知道这样的结果也是由猿类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而形成的。就像和田玉文化在当今已经是形成十...
“玉”树临风数千年
红楼梦与玉 曹雪芹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女娲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单剩一块,弃在青埂峰下,自经锻炼,受天地之精华,得雨露之滋养,灵性已通,投胎转世,坠入红尘,衔玉而生......这部小说也叫...
博大辉煌的中国古代玉文化(一)
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中国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 角闪石亦称软玉,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 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