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北玉四怪

返回 分享

和田玉的北玉四怪

    2010-08-01

  北京人对“四”字情有独钟,甭管是说人还是说事儿,总爱凑成“四”。梨园行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武术界有“四大拳种”。可您知道工艺美术界也有“四大名旦”吗?告诉您,它们是玉器、牙雕、雕漆和景泰蓝。

  单说这玉器,是京城的一绝。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京城的玉器行出了许多能工巧匠,其中最有名的是“北玉四杰”,又叫“北玉四怪”。他们是潘秉衡、何荣、刘德瀛、王树森。

  其实与这四位大师齐名的还有十几位,大概是单为凑这个“四”字,所以只好委屈了他们。比如雕玉大师刘鹤年的技艺,连潘秉衡都对他竖大拇指,但“四”凑够了数,只好称他为一“魔”。

  在玉器行,凑“四”的事儿还真不少:1990年,京城玉器行为一块翡翠料设计制作的国宝级摆件,居然也是四件:《岱岳奇观》、《群芳揽胜》、《含香聚瑞》、《四海腾欢》。

  提起京城的“四怪一魔”几乎无人不知。他们留下来的作品确实地道,用巧夺天工来比喻并不为过。不信,您可以到王府井工美大厦四楼的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去看看,一准儿能让您知道为什么称这些大师为“怪”为“魔”。

  据“四大怪”之一刘德瀛的儿子刘金昌介绍,四位玉器行怪杰都有绰号,潘秉衡因从不攒钱总是借钱生活被称为“臭要饭的”,何荣因打着瞌睡都能设计作品被称为“马马虎虎”,刘德瀛因训徒严厉、为人倔强被称作“小辣椒”,王树森因生性聪慧且脑袋似斗被称为“

  大脑袋”或“小诸葛”。四大怪在手艺上也各有特点,刘德瀛开创了专业制作玉器花卉的方法,何荣在观音、仕女和小孩的制作上成为后人典范,潘秉衡和王树森可谓玉器行全才,器皿、人物、鸟兽、花卉无一不精,其中潘秉衡素以想象大胆、构思独到著称,而王树森以其组织制作的《岱月奇观》、《群芳览胜》、《含香聚瑞》、《四海欢腾》四件国宝闻名,还培养出了李博生、陈长海等日后的大师。

  说起来,这几年,京城的玉器行并不十分景气,“四怪一魔”早已谢世,就连他们的徒弟辈现在也大多退了休,年老体弱,拿不起琢玉的家伙了,而年轻一茬儿又没能及时跟上。

  说老实话,有绝活儿的琢玉大师已经不多了。玉器行的青黄不接,主要原因是玉器市场的鱼目混珠。一方面出玉的产地被疯狂开采,使一些比较好的玉料越来越少。

  王仲元是与“四怪”齐名的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人称“三盘之父”。“三盘”即三件绝活:龙盘、虾盘、蟹盘。这“三盘”现在有“两盘”保存在北京工美博物馆。其中龙盘的雕琢可知这位老艺人的独具匠心。

  有一年玉器厂的业务员到东北采购玛瑙材料,临回北京时,收购站看传达室的老头跟业务员开玩笑说,你们大老远来,我这儿有块石头你们要不要。业务员一看笑了,原来老头指的是他平时坐着乘凉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看上去就是块废料。

  老头好说歹说非让业务员捎带手买走,结果给了他200块钱,把这块石头运到玉器厂。到厂后,一砣切开,露出中间的白砂心,许多设计师看后,都认为它没什么价值,弃之不用。偏巧王仲元的徒弟杨世昌得知此事,告诉了王仲元。王仲元凭自己的慧眼,认为它是罕见之宝,果然切开后,是块黑白蓝三色玛瑙。

  他因材施艺,巧夺天工,琢成了龙盘。这件龙盘堪称玉器一绝,是前所未有的稀世珍宝。北京工美博物馆的馆长曾建中对记者说,现在陈列的每件玉器几乎都有一段掌故。它既能告诉我们如何琢玉,又能告诉我们怎么做人。看来中国的玉文化可挖掘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本文由中国和田玉网编辑整理,欢迎分享转发。了解和田玉、购买和田玉,就上中国和田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