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振锋 2008-09-08
——质地分类
质地是白玉评价的核心因素,在玉料贸易实践中,人们选择白玉产地,根据产状区分子料、山料、山流水料和戈壁滩料,最终目的就是寻求比较好的质地。
白玉质地由本身固有的结构所决定。当这些玉料制成玉器后,它的细腻程度、透明度等,就明显表现出不同的质地了。
(1)细腻程度
白玉的质地越细腻越好。
判断细腻程度,靠我们对已经作用于玉石的那些光线进行观察而所产生的感觉——当内在结构的各个部分对光线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异时,人眼感觉到它均匀一致、没有异物存在,这种白玉的质地就很细腻。质地细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晶粒间隙小
我们可在点光源侧向,对着光进行观察:晶粒间隙、晶粒内部的折光率有很大差异的,晶粒间隙大,质地显得粗糙;晶粒间紧密镶嵌,单个晶粒的边界不明显,晶粒间隙小。它的质地就比较细腻。
•晶粒粒度均匀
它的晶粒粒度越小,排列越均匀一致而无明显差异,它的质地也就越细腻。
•透光性一致
在白玉中,透闪石晶粒局部聚集成各种各样的集合体,集合体之间的排列很均匀,透光性能一致,质地也细腻。
•显微裂隙少
裂隙是白玉材质的外观鉴别要素之一。白玉材料中有大的绺裂并不可怕,这在设计制作中可以避让,最怕的倒是其内部存在的显微裂隙。
(2)透明度
透明度是玉透光强度的表现量。这种表现量既与玉内部结构密切相关——业内把它当作检验玉的重要指标。同时,它对白玉质地、颜色能产生烘托作用。各种软玉都有自己的最佳透明度指标;最佳的透明度可以把玉材的质细、色美烘托得更好。观察表明,不透明的白玉,质地干,不滋润;半透明或近半透明的,则缺乏优质白玉所特有的油润光泽。
检测一块玉的透明度,因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由光源,二是玉料经过抛光,能如实体现它对光的吸引和强与弱;三是玉料的厚薄。这三个条件中,玉吸收光能是一个不变量,所以人们才会在许多不同玉料中进行选择。光源、厚薄是可变量。
玉吸收光能之所以是一个可变量,在于它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内在结构,这种结构的5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对光吸收的强与弱。
•晶粒大小
晶粒越小,透明度越差。因为同体积的白玉中,晶粒越小,总的晶粒表面积越大,由于晶粒间隙和晶粒边界的折光率与晶粒内部有较大差异,光线经过晶粒边界时总要发生相应的折射、反射,这样,光程增加了,光损耗也增大了。
•晶粒间隙
晶粒间隙越大,透明度越低。要有较好的透明度,晶粒之间比比紧密镶嵌。
•光性方位
光性方位相同或相近的晶粒聚集在一起形成集合体时,集合体内部消光一致,类似于一个较大的晶体,这种情况会增加透明度。
•结构均匀程度
结构均匀时,射入玉石的光线有规律地行进,有利于透明度的提高;当结构很不均匀时,光线很难射入玉石内部,一般在玉石表面被反射回去,因而透明度很差。
•显微裂隙
由于折光率的差异,显微裂隙越多,透明度也越差。
——净度等级
净度是指白玉中绺裂的程度和白玉中含杂质的情况。
所谓“绺裂”,指宝玉石的裂纹,俗称“膈”。玉料的绺裂,有的是成玉过程中的构造运动形成的,有的是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根据不同的裂纹形状与分布,分死绺裂和活绺裂两大类。
死绺裂属于明显的绺裂,有“碰头绺”(在堵头和软而呈现出的绺)、“抱洼裂”(常在软面出现,边缘内部出现,又称“窝心绺”)和“碎绺”(各种可见的细小绺裂)。
活绺裂属于细小的绺裂,有“指甲绺”(犹如指甲插出来的印痕,月牙形、点迹,布于表面)、“火伤性绺”(表皮甚至内部呈现鱼鳞片状的绺)、细牛毛性和星散鳞片性绺“(多呈方向一致的细微解理状,隐约可见)等。
对明显的绺裂如同对瑕疵一样,应尽量去掉。一般来说,死绺好去,活绺难除。经验表明,凡是显在堵头或硬面的绺绝大多数能侵入内部;除胎绺难以预测外,其他绺裂都能反映在玉面上,只要把堵头表皮切出平面,死活瑕疵绺裂一般都能显示出来。
——品质综述
对白玉的质量从形状、颜色、质地和净度等方面分别作出评定,然后综合评估,决定它的品质档次。
好的白玉,应该制度细腻、颜色明快、脂白而均匀,无性,无绺裂和瑕疵。
有的玉质量比较好,性小、滋润、瑕疵和绺裂小,可以颜色和块度大小以及形状,确定如何运用恰当;质量比较好,但性大、瑕疵和绺裂明显,可分析玉的阴阳面,切下阴面一端的表皮,观察剖面,找准阳面所占部位,予以选用。带有一些缺点的料只要有阳面存在,都可选用。
新疆和田玉(白玉)子料分等定级标准
新疆和田玉市场信息联盟交易中心《新疆和田玉(白玉)子料分等定级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新疆和田玉(白玉)子料的定义分类、鉴定方法、鉴定特征及质量等级。本标准为新疆和田玉市场信息联盟交易中心会同和...
和田玉的颜色分类
中国古代对和田玉的颜色非常重视,它不仅是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附含于一定的意识形态。古人可能受五行说的影响,依四方和中央分配五色玉,东方为青,西方为白,南方为赤,北方为黑,中央为黄.古代以青、赤、黄、...
碧玉知多少
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一夜之间,收藏市场就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文化回归苏醒之快速令人惊叹。爱玉藏玉的潮流更是如此。然而,也恰恰是过于快速膨胀的缘故,众多收藏者的知识储备与文化认知也都在仓促间显得相...
关于和田玉名称、原产地的讨论
下文为岳蕴辉在“和田玉名称讨论会”上的发言,经过本人整理,现全文发表。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对于和田玉的名称和原产地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最近,又有人提出了关于和田玉原产地,名称方法的一些观点,在行业...
软玉究竟有多软?
关于“软玉”的名称可谓众说纷纭、百家争鸣,目前市场上大多用“和田玉”这一名称,但会另外指明“俄料”或“青海料”等;而在学术研究中多用“软玉”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