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子的审美意趣

返回 分享

玉山子的审美意趣

    2010-07-17

中国人爱玉、玩玉、赏玉,和儒家哲学思想息息相关。孔文化人书房中除了文房四宝,古玩摆件,灵石和玉器,具有东方审美雅趣,与灿烂的东方美学理念,密切相关。美玉、奇石符合文化人的情趣:“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玉文化中的玉山子,无论形态、理念和奇石应有渊源,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相得益彰。在材质上,玉石山子似乎更胜一筹,同样要求具有“瘦、漏、皴、透”的审美意趣,犹具更高的格调。

  近代藏玉、赏玉而成大家的,当推清末古玉大收藏家吴大澄(1835-1902)。他广而精的收藏,而且悉心研究许多旷世古玉,编着《古玉图考》。尽管当时学术水平的局限,此1889年出版的著作,影响深远,为近代古玉考订、研究开了先河。

  他将其珍藏(也有友人部分藏品)的古玉,一一考订其器名与用途。他费尽心力请人用线描画出图像。当时摄影术尚未盛行,通过线描图像,精确详实地将古玉的形制、用途,图文并茂地加以考订和正名。其最大的贡献是将“圭”和“琮”的考析和定名。

  吴大澄广为收藏玉器珍玩中,最为珍爱的是一座白玉山子“路路通”。据说为扬州名匠精心雕琢的佚名杰作。成座玉山子以太湖石为构思范本,孔洞相通,用心碾磨,温润剔透。取“路路通”之寓意。他着意在木座上题款识:“吉金乐石从吾好,典册高文与世新。”以篆书精刻,署以“大澄藏”名款。此件白玉山子,老人临终时亲手交给十岁的孙子吴湖帆。文人赏玉其珍爱和郑重可见一斑。

  近年,在偶然机缘中,敝斋先后得藏两座白玉山子。惟与大澄先生藏品不同。同是白玉,一为传世品,一为出土器;吴藏为扬州名匠精雕碾磨的佚名杰作,吾藏的是不假人手的“天然去雕饰”的白玉山子。一座直耸而立,类似苏州太湖名石“玉玲珑”的造型24×14公分。经过初步考察,玉质的硬度和质感、玉痕应属昆仑山系的软白玉。

  和田玉,分山料和籽料。籽玉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山脉地质变动,造山运动时期,在大崩裂的过程中,玉石流狂泻入于阗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经过昆仑山溶化的冰川雪水亿千万年的流动、冲击,玉粒、玉材尽去杂质、棱角和软肌,留下精灵的“玉心”。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籽玉”。纯净、晶莹、温润,玉之极品也!(造物自然界奥妙难解:玉龙喀什河全产白玉、青白玉。喀拉喀什河全出墨玉。泾渭分明,谜团千古?!) 两座白玉山子,完全依靠自然的能量而成型。玉质天成,玲珑剔透,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这是天然的艺术神品。没有夺目的灿烂,平和、恬淡,安然更为可贵,“玉不能言最可人”!

  后天出土的白玉山子呈灰白色。虽然钙化程度未渗透为鸡骨白。金黄色的沁痕自然散布。奇妙的是留有几处白玉晶质,俗称“玉窗”。可供判断其白玉质地。晶萤、醇净、洁白、温润。天然的圆雕白玉山子,一高一低,一直一横,各具形态。意境风韵,各领风骚。

  奇玉的美学意念和艺术特征,令人神往。这没有生命的物体,给予人们的思想启示,大大超出了想象力。这是独特的东方情趣。只有具备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深邃的东方哲理启悟,才能对其美学意境,更深刻地领悟,陶冶情操,洁净心灵!

  (摘自香港《大公报》)

(本文由中国和田玉网编辑整理,欢迎分享转发。了解和田玉、购买和田玉,就上中国和田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