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2-02-01
中国人对玉,一向有着特殊的尊爱之情,从而延伸发展出一种优秀而古老的玉石文化。
中国最早为“玉”定义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之方也。”
事实上,《说文解字》除了点出“美”,更强调光泽、透明度、声响等物理特性,以区别玉石。中国历代玉器温润圆熟,晶莹剔透,长久以来接受古老文化的渲染附会,逐渐被赋予各种神秘色彩。
财富象征
玉器是财富的象征。早在原始社会的良渚文化、红山文化时代,玉器就成为财富的标志。在这个时期出土的大型墓葬中,作为陪葬的玉器就有几十件甚至上百件,可见墓主的身份之高,财富之多。
当进入奴隶社会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著名的安阳殷墟妇好墓、江西新干大墓等商代贵族和方国墓葬中,葬玉更是丰富,表明大的奴隶主拥有贵重的玉器。
到汉代,葬玉之风更加兴盛,著名的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皆出自于此。另外,最能说明玉器经济价值的是商代的玉币,用玉制作成贝形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凭证。
审美文化
作为配饰和赏玩,是玉器的原始功能之一,也是玉器最广泛的一种用途。“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在古代,玉不是简单的装饰,还表明了一个人的身份、一种社会风气,甚至可以起到感情与语言交流的作用。
春秋时,佩玉之风盛行。隋唐之后,作为佩饰的玉器,品种更为丰富,主要有耳、腕、手和头饰等。
唐宋以后,作为陈列的玩赏玉器,如仿古玉礼器、瓶、炉、壶、山子、人物、动物等,占据了玉器的主要地位。
历史见证
作为文物的玉器,还是历史的见证,有着不可复制的唯一性,更为当今世人所器重。
玉器从作为美化生活的装饰品,到简单的生产工具,然后融入各种礼制内容,被人格化、道德化,继而被看成是财富的象征、宗教图腾的崇拜……这些无不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爱玉的心理。
无事牌 | 以无生有,留白之美
真正无暇的和田玉,本来就很美,不需要再去设计、去雕琢。不加雕饰的无事牌,简单、纯粹而美好。
佩玉的女子
佩玉的女子是世间极品,可以揣想,可以惦念,可以与之相交、相亲,却常在不经意间与之错肩而过——只因为相玉,需要的是人间难得的慧眼……
玉石文化的内涵(四)
四、更多有关和阗玉文化的知识1、“玉”字的起源:“玉”字始于我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 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
中国式情爱: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中华民族爱玉的情结可谓渊远流长,美玉那种圆润光滑、色泽柔和、温凉适中的特有质地,给人的感觉是温馨、宁静、和谐的,常用来比喻最崇高的品德。《诗经小戎》的一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就将“君子”这一当时人十分崇尚的人格境界,与玉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玉镯与爱人,终生不渝
玉镯与爱人,终生不渝 在那只玉镯来之前,我是个不喜欢佩戴饰品的人,身上没有一件的佩饰,喜欢清清爽爽的。记得有个钻石的广告,说是十个女人有九个是爱钻石的,我想或许我就是那特别的十分之一。 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