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作者:品臻 2016-09-30
中国有句俗话:国无玉不盛,家无玉不富,人无玉不贵。
没错,玉的确是一种实实在在、非常珍贵的东西,但玉何德何能,竟能称得上“无玉不盛、无玉不富、无玉不贵”之语呢?
国无玉不盛
说到国无玉不盛,小编就想起了“乱世藏金,盛世藏玉”的说法。黄金是世界公认的硬通货,这里也就不赘言了。而“盛世藏玉”中的这个“玉”字,你既可以狭义的将之等同为和田玉、翡翠乃至各种钻石宝石,也可以广义的认为这里的“玉”泛指一切经典的、有意义的、有欣赏价值且罕见的物品,换而言之,就是所有具有收藏价值的物品。
只有生在太平盛世,衣食饱暖、风雨无忧的人们才能有闲心遐情去研究收藏、并享受因收藏而带来的乐趣,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而纵观我国数千年历史,每一次玉文化发展的高峰,无一不与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时期相对应,如唐宋,又如清康乾盛世。
国无玉不盛之誉,玉当之无愧。
家无玉不富 人无玉不贵
有关富,中国自古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但这个说法是有些片面的。这句话的完整版应该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整体考量起来,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其实应该是,只有传承良好的道德风气才能富过三代,换言之,也就是想要长富久贵,应以道德、文章传家。而玉,尤其是和田玉这种帝王玉、君子玉,一直就与“德”字有着紧密的关联。
《论语》记载子贡曾问孔子:君子以玉为贵而以珉(像玉的石头)为贱,是不是因为玉很稀少,而珉很多的缘故呢?
孔子回答他说,并不是这样的!玉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像君子一样拥有美好的品德。孔子随后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并赋予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种优秀的品德。即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而这,其实正是儒家的道德规范大全,也是君子品行详解。
孔子最终认为,君子佩玉,不是为了妆扮自己,而是以玉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操守及品德。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而君子无故则玉不去身。
传承玉德 自律律人
和田玉是美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因为美,人们才会喜欢它,并赋予它无数美好的人文品德,而这些宝贵的人文思想,又从另一个层面提升了和田玉的自身价值。
当今社会,是商业社会,契约精神正逐渐取代传统宗法观念,君子的品格也逐渐让位为法治精神及契约精神,然而不变的是品德,是人心,是千年以降,依旧温润、仍然莹洁的美玉。它温和、柔润而有光泽,时时伴随左右,像朋友,又像老师,带着先贤残留的气息,浸染着现代人的精神。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形态究竟为何,玉所代表的美好品质,永不过时、永无更改。它教导我们要有仁爱之心、要诚信、要有勇气、要志在四方,也要洁身自好。
玩玉当重德。
极富游牧民族气息的辽代玉器
公元916年至1125年,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契丹族建立了雄踞北方的辽王朝,与北宋、西夏王朝鼎足而立。在辽王朝立国的二百年间,契丹族、汉族等各民族在中国北方的广阔地域内,共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辽文化。...
中国和田玉网推出“短信商务通”服务
凡是中国和田玉网的企业会员都有权利享受“短信商务通”服务。客户提交的网上订单、客户给您的网上留言、客户提出的商品问题,如果您不及时上网查看,或许会错过很多商机。现在好了,有了短信商务通,客户通过网站...
和田玉——君子的拟物形态
在我国,和田玉一直被称为“国玉”,更是古代四大名玉之首。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可知,和田玉在我国至少已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不但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具有深厚...
玉器经济史
玉器经济亦即玉器生产制度,它属于手工业发展史的范畴,是近万年玉文化持续兴盛的经济基础。 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正式创立玉雕业 和石雕业,生产了丰富的工艺品。 夏、商、周、春秋是玉业的大发展...
中国玉器文化—儒家“三礼玉论”中
③圭(四圭有邸、两圭有邸、圭璧) 圭在六器中排列于第三位,是三代朝廷的重要礼器。六瑞中的圭是古代帝玉、诸侯及高级官员们在官场上举行各种典礼仪式时拿在手上的一种玉器,六器中的圭是祭拜东方之神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