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19-08-01
鱼是人类最早的图腾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每到重要节日,家里都少不了鱼。古人为何如此青睐“鱼”?除了讨个“鱼”之谐音“余”的好口彩,还包含着丰富的鱼文化:比如古代药铺招幌要挂鱼,寓意“愈”;古人钥匙要制成鱼,取鱼“不瞑目”的习性来辟邪镇宅;古代房屋山墙“悬鱼”,取义“如鱼得水”进而“以水克火”祈盼防火消灾……
▲墨玉子料牌-双鱼戏水 | 玉器编号:154273
在很多古建筑、器皿或者仿古纹饰中,鱼都是成双出现。而两条鱼环绕游弋的固定搭配,被称为“双鱼”。唐宋以后,文人多喜欢在文房中置双鱼洗,以观鱼乐。元代后佛教八宝文化又给双鱼赋予了新意。
▲墨玉子料-墨荷香插 | 玉器编号:153299
说到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双鱼”在藏传佛教中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寓意,代表着佛眼慈视,放眼亮光、抛弃无明。
▲碧玉挂件-双鱼戏水 | 玉器编号:151068
从古至今,鱼文化一路走来,所展现的绝不仅是有余、高中等念想,更是饱含着中国人人际哲学的会意经典。
▲糖白玉牌-戏荷 | 玉器编号:150292
古时庄子大概是最喜欢鱼的哲学家。在庄子的著作中,曾出现过三条著名的鱼,一条是化身鲲鹏的北冥之鱼,一条是濠梁之辩中快乐的鱼,还有一条是相濡以沫的鱼。这三条鱼分别代表了他游心逍遥的三种人生境界。
▲碧玉巧雕挂件-争上游 | 玉器编号:150293
玉雕是情感思想表达的一种载体,而鱼是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许多玉雕师都会在作品中体现出鱼的身影,不管是抽象或写实。流线型的雕刻,突出了鱼在水中体态的灵动,让鱼游出了“逍遥”二字,也让观赏者体验了一种心灵无碍身体无拘的自由人生哲学。
▲墨玉子料挂件-双鱼戏荷 | 玉器编号:151862
淡墨浅彩,勾勒双鱼戏荷,虽只黑白二色,却显荷池鱼水之欢。有水,则双鱼游弋,无水,则相濡以沫。
▲碧玉巧雕挂件-富贵有余 | 玉器编号:145331
在众多玩玉之人心中,都向往着达到游心逍遥的人生境界。鱼我所欲也,玉我所欲也。炎炎夏日如果你能拥有一件逍遥自在的玉雕鱼作品,那无疑是人生的一桩乐事。
堂前生秋意,闲适一炉香
线香古朴质拙、沁心典雅,玉石温润而泽,细腻雅致,玉质香器与香料交融,温润与柔绵共生,尽显玉雕之美,焚香之韵。
形式美—玉雕中的美学
在中国传统玉石文化中,玉石经过设计雕刻所展示出来的外在美是十分重要的。它很好的展示出玉雕的审美文化价值。
和田玉玉器价值影响因素的探讨
本文试图从影响和田玉玉器的众多因素中抽丝剥茧,提炼出几个决定和田玉玉器价值的重要因素,并对其进行探讨,期望能对和田玉玉器价值评价起到借鉴的作用。
玩玉,要知道的玉文化学术简史(下篇)
在中国玉华器工艺史上,三国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发达的中博汉唐玉雕间的低潮,出博华土玉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有所创新者,唯有玉环和玉盏。究其原委,当时不爱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炼丹术的影响下,觅玉、吃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早期玉器的美术价值的礼仪观念,这时消失殆尽。
佩玉以洁身明志
在中国,玉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涵义。玉,包含着古人无穷无尽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古往今来,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以玉喻之,更把生命的理念寄托于玉。古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