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20-03-26
在中国文明历史的进程中,各种文化派别层出不穷,百家争鸣,同时,文化间相互融合又相互渗透。其中,玉与佛的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从传统玉器中的观音、佛摆件、小而精的佛挂件和手把件,都可以看出佛教文化和佛教题材在时间的洪流中已经成为玉器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主题。
▲碧玉巧雕牌-观音、弥勒 | 玉器编号:151875
佛造像,属宗教范围,玉雕造像作为造像中的一类,因宗教而生,随着宗教、人们的信仰,被一尊尊地塑造、供奉,化身为信仰的具现,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当一块璞玉被玉雕师雕琢成佛像以后,便有了脱胎换骨的魅力,除了拥有佛的外观,更具有佛性,让人观之能够体悟到佛的智慧与了悟,这便是玉与佛最美妙的结合。
▲黄玉牌-文殊菩萨 | 玉器编号:162573
放眼当今的玉雕市场,佛题材玉件数不胜数,但是真正具有佛性和美感的作品却少之又少,这是为何呢?因为佛题材雕琢并非易事。一件真正能够让人感悟平静与安宁的佛造像,一定是出自玉雕师之手的。好的玉雕师在雕琢观音时,除了外貌符合人体比例以外,更多的是在神态上下功夫。佛像更具有原创性的意味。而这原创的意义是玉雕师沉淀几十年的审美水平的体现,兢兢业业精于技艺的升华,更是玉雕师赋予造像具足的神气,卷入生命的旋风;是玉雕师对灵魂的捕捉,一个眼神,一个嘴角的浅笑,都是由内透出的鲜活证据。可以说,正是在玉雕师的灵感迸发间,赋予了玉雕艺术的温度,赋予了佛造像不朽的庄严。
▲碧玉挂件-普贤菩萨 | 玉器编号:166967
虽然在科技迅猛的今天,机器可以成规模的压模雕琢观音,但这样的作品只是具备佛的外形,却没有灵魂。在线条的刻画中始终带着机械的冷漠感。况且在原料的形状并不规整的情况下,有些从业者将佛像的机雕模板生搬硬套直接塑形的。略看之下,这尊佛像和其他玉雕师制作的佛像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但细细品味,个中感觉便油然而生。《佛说造像度量经》中曾说到:“尺度不准,正神便不住其中。”有时候,“优美”的解读更倾向于一种感觉——“准”、“正”、”美“的感觉。
▲白玉子料牌-地藏王菩萨 | 玉器编号:161951
中国的艺术历来注重写神,传神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要求。佛造像如果只具其形,不得其神,则缺少了佛造像中最重要的佛性美。时代在变,人们的佛像审美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技艺精湛的玉雕师在创作中,以现代人的艺术审美为标准,借玉石进行雕刻创作且追求精致、雅澹的趣味和风尚。既而通法力又有人性的佛造像题材显得更适合当代个性化作品的发展。
▲碧玉挂件-弥勒佛 | 玉器编号:162563
玉雕师通过对玉石一刀又一刀的雕琢,传达了某些宗教的处世哲学,就像众多的传统技艺一样,它不仅仅只是一门手艺,往往还凝结着手艺人坚守的精神和信仰。
和田玉山子雕—功夫在画外
山子雕以独特的构思角度表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古至今颇受人们的喜爱,现在这门玉雕工艺更是我国艺术殿堂里一枝独秀。
“玉文化”知多少
国人使用玉的历史可以追述到新石器时代末期,距今约有8000年。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中华民族对玉石的探求可以追溯上万年,这是一种自洪荒时期就结下的不解之缘。
扬州玉雕的艺术特色
造型多样 题材新颖玉雕是一种精工细作的特种工艺,既要富有高超的造型艺术,又要具有丰富新颖的题材,才能制作出优异的产品。扬州玉雕的一个艺术特点是题材新颖。除以反映我国人民爱祖国、爱生活、爱劳动的传统题...
金玉首饰 | 演绎夏日摩登
戴惯了耀眼奢侈的珠宝 ,一款有文化内涵的和田玉首饰,哪怕淡妆素裹,也能让你在人群中脱俗出众,令人一见倾心。
传统吉祥物之如意
白玉摆件-玉如意为了表达做什么事情都能如愿以偿的愿望,古人创造了一种叫如意的吉祥艺术品,这种古玩通常呈长条状,一端呈心形或芝形,称如意头,整体呈“S”形,形态有点像古代的带钩。据说如意的原形是古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