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21-09-28
一花、一叶……都可以自成一方小世界,中国人对自然,总有一种雅致的情怀。其中不得不提这其中的极致——竹。竹,素来有素静淡雅,潇洒自然的气质,令谦谦君子所心驰神往。古人云:君子比德于竹。歌颂竹“宁静志远,淡泊幽深”清雅秉性。
▲碧玉巧雕挂件-蝉语 | 玉器编号:141909
儒家学说颂其曰:“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其《养竹记》中,将竹比作“贤人君子”,高度赞美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格和情操。
▲青玉香插-竹叶蛙趣 | 玉器编号:163194
如今,竹子俨然已经成为玉雕作品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题材,并且总能给人们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其“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通过和田玉这一载体完美的诠释出中国人独有的气节和品行,质朴而淳厚,清奇而典雅,文静而怡然。
▲(翠青)白玉环佩-竹报平安 | 玉器编号:164098
一方美玉上,翠竹枝干遒劲,叶片鲜嫩蓬勃,叶脉清晰细。刻刀起舞,琢刻精细间,清风拂竹般的场景飘然眼前,浓淡相宜的竹叶间颇显虚实、阴阳之道。竹坚韧挺拔、万古长青,包含了作者对高雅人格,纯洁刚直的追求。
▲碧玉小摆件-招财进宝 | 玉器编号:117035
竹子生命力旺盛,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它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它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人们都会赋予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在玉雕作品中,竹会被单独刻画,以显风骨。也会融合到其它题材中,表现出不同的寓意和气质。
▲墨玉子料-祝福把玩壶 | 玉器编号:152065
竹韵幽幽,浓郁的竹子,年复一年,日渐一日的生长。随着岁月流逝,然其坚挺的身板永不倒伏。生于清高,枯亦清高,不受六尘之染。春笋破土而出,雄赳崛起之势冲向天空,茁壮成长。日高一节,几日便成伟岸挺立的大丈夫。恰如生命的旺盛,给天地间充斥一股生机勃勃的盛况。
▲白玉子料把件-祝福 | 玉器编号:120793
修竹之美,在于节高。玉雕之美,在于盈润。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雕于玉上而留于人心。
中国传统玉饰图案介绍
近年来,佩玉逐渐成为首饰时尚,深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在玉佩中,往往运用了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
诗意清欢 烟云生境——和田玉香插
自古,玉与香便有解不开,道不明的联系。玉质香插与香料为伴,温润与柔绵相呼应,实在是妥帖至极的绝配。
不仅仅美丽的石头
玉石,在西方人眼里,不过是块美丽的石头,然而,在中国人这里,它却有着特殊的不寻常之义。它已渗入这个民族的血液,把一种文明凝结之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一种文化积淀。
玉器在古代冠服礼俗中扮重要角色
台湾学者林淑心女士在中国玉文化玉学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玉器在中国古代冠服礼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内涵。 “中华悠久而古老的文明史,可以从远古的玉石文化展开。”林淑心说,当阶级...
中国历代玉璧艺术风格及其特征
中华民族用玉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古代历史上可以看出,上起君王下至庶民都有用玉、佩玉的习惯。玉璧则是玉器中最为常见且流传最久远的器型之一。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开始使用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