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21-12-29
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区域的佛像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佛陀的造像突出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些“相”与“好”,与其说是佛陀的特征,不如说是佛理中的“真如本性”。佛陀造像二千余年,从西向东流传数万里,形态变化万端,却始终不离其宗,佛像题材在玉雕艺术中的应用和表现依然离不开这个范畴。佛像题材的玉雕艺术,以玉石为依托,通过平面的线条和立体的空间组合变化,体现佛法智慧。
▲白玉子料挂件-观音 | 玉器编号:109809
在当代玉雕艺术中,佛像玉雕设计也不能过于注重“相”的表达,更要注重其内在神韵。佛教重要经典《金刚经》云: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转轮圣王即是如来。因此,从佛教文化角度来讲,“三十二相”不能作为评判对方是否是佛的绝对依据。任何一个时代的佛教艺术,都有自己的式样,然而其表达的内在思想与神韵则是不变的。例如观音、弥勒、文殊、普贤、地藏菩萨,无论玉雕师如何设计,他们的造像显得亲切、庄严,表现了慈祥、优美、宁静的审美情调。
▲碧玉挂件-普贤菩萨 | 玉器编号:166967
普贤菩萨造型端庄大方,细部刻画精细入微。衣纹采取中原地区的表现手法,优美流畅,质感颇强。装饰上亦吸收中原地区传统手法,特别是菩萨和女性尊者胸前及腰部的U字形联珠式璎珞,体现了中原地区传统的审美情趣。从整体上看,造像造型完美,材质优良,工艺精湛,流光溢彩,彰显出雍容华贵的艺术气派。
▲黄玉牌-普贤菩萨 | 玉器编号:162694
佛像造型在玉雕创作中重视美感。然而这美感,乃超脱俗尘之美,望之庄严、慈悲,令人心生欢悦。这便是佛像玉雕艺术的精髓所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淡去色相而得色之灿烂,停留在色相之上反失真美情趣。洗尽铅华禅意现,深刻体味并把握其精髓内蕴,创作出来的佛像玉雕作品才能如同傲骨高士,风华无二。
▲白玉子料挂件-弥勒佛 | 玉器编号:150737
弥勒佛乃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又称未来佛,因其慈颜善目,笑口常开的形象,深受普罗大众的喜爱,堪称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大肚能容,忍为高,和为贵,不拘小节;笑口常开,唯有笑对人生,方能离苦得乐。当直面弥勒佛像的那一刻,一切凡俗仿佛拂尘而去才恍然悟到,心中的那方欢喜应这般模样。
▲黄玉挂件-莲心禅韵 | 玉器编号:153098
玉雕材质的表现不同于石雕的视觉感受,玉的温润和光泽需要有饱满有致和流畅精炼的手法表现出佛像与观音的那种厚实与神圣的感觉。吸收传统石雕的概括手法和传统玉雕的圆润表达,能够形成厚实、温润的整体效果,造像中流露的优美与流畅效果,让玉雕造像在凝练饱满的形态中呈现出生动有致的韵味。
礼仪玉系列之玉璋
战国玉璋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半圭为璋。”这说明玉璋的形状和玉圭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玉璋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通常分为体和柄两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种类及用途...
“扳指”满族首饰的渊源
满族作为曾经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七年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至为丰富且流传甚为绵长。在其与汉族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彼此之固有文化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原属于满族特有的首饰——扳指与戒指,虽非九鼎大吕,...
中国玉文化研究范畴浅析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基础方面,玉器和玉文化的研究还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玉器的学术研究与社会上的“爱玉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探讨和研究玉文化,建立玉文化学术体系已十分必要。
中国传统玉饰图案介绍
近年来,佩玉逐渐成为首饰时尚,深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在玉佩中,往往运用了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
玉器经济史
玉器经济亦即玉器生产制度,它属于手工业发展史的范畴,是近万年玉文化持续兴盛的经济基础。 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正式创立玉雕业 和石雕业,生产了丰富的工艺品。 夏、商、周、春秋是玉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