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和田玉网 2006-02-26
玉摆饰出现大体自宋以降而盛于明清两朝。这主要得益于玉矿石的来源拓广了,而且手工业加工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对坚硬的玉矿石作更加精细、快捷的加工。明代的玉摆饰较为细小,多以文人玩物为主,如秋山图、玉山子、人物雕像、小动物等。所用玉料多为青玉、青白玉及黄王,也有使用其他杂玉料的,如南玉,汉白玉等,其艺术性及价值不及上述好玉料。
清代出现了大型的玉摆饰,其做工也更加复杂精细。民间用玉器以两江产量最多也最精。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专诸巷,苏州玉器精致秀媚,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扬州玉作豪放劲健,特别善于碾琢几千斤甚至上万斤重的特大件玉器。此时的玉器多以传流故事为题材进行艺术加工,如人们熟悉的八仙过海、群仙祝寿、携琴仿友、十八学士登瀛洲等等。其至出现了以整块石料雕刻的巨型摆件,如龙船、秋山行旅图等等。《大禹治水图玉山》是这一时期特大玉摆饰的代表作。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平凸、隐起、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揉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小型玉摆饰大多独出心裁,以留皮巧雕取胜。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黄玉极少。
玉冥器概述
其实许多上古流传下来的玉器均是陪葬品,从广义上来讲都是玉冥器。在先秦时玉器是权力、财富、身份的象征,只有权贵人物如族长、巫师等人才有资格佩带各式的玉器,而在这些人死去时则往往都把这些生前所佩带的饰物...
玉器雕刻:玉意美好避邪护身
中国人自古就有佩玉的习惯,千百年来各色精美的玉器让人眼花缭乱。而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玉器也精炼出许许多多的动人传说和典故,为玉器雕刻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这些玉器上的吉祥图案融合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博大辉煌的中国古代玉文化
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中国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角闪石亦称软玉,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 55-2.65,其主...
玉雕流派 | 说说“北派”来龙去脉那些事
“北派”从地域上来说,是指指京、津、辽宁一带玉雕工艺大师以雕琢人物群像,立体圆雕花卉、神佛、仕女和薄胎工艺著称,形成庄重大方、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
吐谷浑地区的和田玉问题(四)
自于阗国向吐谷浑,行经昆仑山北麓诸绿洲,至吐谷浑控制下的且末、鄯善,由鄯善向东南越过阿尔金山,经柴达木盆地,进入吐谷浑的核心地区白兰、都兰(吐谷浑城),再向北即到达青海湖西岸吐谷浑的都城伏俟城。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