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22-04-27
在中国文明历史的进程中,各种文化派别层出不穷,百家争鸣,同时,文化间相互融合又相互渗透。其中,玉与佛的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从传统玉器中的观音、佛摆件、小而精的佛挂件和手把件,都可以看出佛教文化和佛教题材在时间的洪流中已经成为玉器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主题。
▲黑青玉子料牌-佛引福来 | 玉器编号:161888
佛造像,属宗教范围,玉雕造像作为造像中的一类,因宗教而生,随着宗教、人们的信仰,被一尊尊地塑造、供奉,化身为信仰的具现,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当一块璞玉被玉雕师雕琢成佛像以后,便有了脱胎换骨的魅力,除了拥有佛的外观,更具有佛性,让人观之能够体悟到佛的智慧与了悟,这便是玉与佛最美妙的结合。
▲黄玉挂件-观音 | 玉器编号:151929
佛教玉雕中,最常见的莫如观音。观音心性柔和,仪态端庄,世事洞明,永保平安,消灾解难,远离祸害,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是救苦救难的化身。在玉雕中,佛像的面部雕刻绝非易事。就开脸来说,极其注重眼观鼻、鼻观心、低眉、慈悲目、圆满的会意雕刻,以此表现佛像悲悯众生、普济天下的神韵。
▲碧玉挂件-弥勒佛 | 玉器编号:162563
弥勒也是玉雕佛教题材的重要类别之一。其造像一般都体态饱满,笑容可掬。在这有人也许会问:”我们所看到的佛教题材雕刻作品,为什么多数都是胖的?“这不得不提唐朝国力繁盛时期大兴佛教,加上那个时代也以胖为美,佛像整体特点,体态饱满,衣着华丽,神态庄重,气势宏伟。所以,时代特色赋予了佛教题材作品,也比较雍容华贵。
▲碧玉牌-参佛悟道 | 玉器编号:153175
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一个固有的形象,佛像以胖为美。因此现代佛像多以笑脸示人,体态丰满,大耳垂肩,衣着纹饰多样,工艺手法多样,做工细致,用料讲究,多追求佛像与空间场景的搭配,给人以阳光、富有、华贵的态势。
▲白玉子料挂件-弥勒佛 | 玉器编号:155053
近几年,在遵循佛教经典思想的基础上,玉雕师大胆尝试,以概念化的处理手法,创造出为气韵、为形神表达的佛造像艺术玉雕。无论是造型,还是线条的处理,都遵循传统绘画中白描的方法,讲究节奏和笔意,具有非常的绘画性。另外在写意情怀之上重视形神关系塑造了不少新概念佛造像。
▲碧玉挂件-普贤菩萨 | 玉器编号:166967
玉佛造像让人们在观赏造像的同时,从中感受到佛法的魅力,从而正确的了解以及观赏佛像。这种艺术美感,能够让观赏者被其高雅、安祥以及慈悲之美所熏陶净化,能够从中感受到佛法的力量。它不光是玉雕技艺的一种呈现,更反映出佛教在人们心中那根深蒂固的情结。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玉雕佛造像不仅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还代表着中国人一种崇高的信仰。
缘定七夕 玉守一生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抬头望,牵牛织女渡河桥。人世间,一琚玉石代红丝。”七夕来临之际,为她,选一件和田玉,不仅是因为它代表忠贞的爱情,更是一种爱情的坚守。
仿古纹饰 | 有种美叫锦上添花
在几千年的玉文化里,不同的雕刻纹饰有不同的象征与寓意,在感叹古人的智慧时,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工艺。
中国玉的美学鉴赏
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瑰丽、高尚、坚贞、圣洁。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赏玉、戴玉、玩玉、藏玉,人们对玉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玉的美。有理由认为玉美学是玉文化的基础和前提。是由于玉的...
逸闻:中国古代的玉石之路
在中华文明史中“丝绸之路”几乎是妇孺皆知的。二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从长安(今西安)起程,经甘肃、新疆到达中、西亚并联结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地区。从此这条欧亚大陆的交通大动脉,成为中国、印度...
玉怀古致,竹叙幽情
当玲珑美玉与竹相遇,自然少了些冰冷多了些自在情味。“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也罢,“万物中潇洒,修篁独逸群”也罢,格物致知、观物自照,最终可见贤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