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2015-02-13
1、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玉器。
在良渚文明遗址上挖掘出土的玉器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可见当时玉器的使用已经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到了商周时期,玉制的生产工具明显减少,其用作装饰的玉器种类增加,更多的玉器上雕刻了龙纹、凤纹、云纹、弦纹等各种纹样,这一时期的玉器造型与纹饰丰富优美,标新立异,多彩纷呈。
3、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工艺技术更加完善。
造型简单的玉玦、玉环,与商周时期相比较,可以明显感觉到其制作更加精美、精致,对于型的把握愈加熟练。工艺的提高还使得纹样的种类进一步增加,出现了绳纹环,谷纹环和雷纹环。
4、两汉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玉器的生产制作受到了限制。
这个时期的玉器逐渐以装饰玉、实用鉴赏玉为主,玉器也开始走向民间,其雕刻风格特点是简单,用途简化,装饰简素。
5、唐宋时期是封建社会文化最繁荣的一个时期,也是玉器发展史中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唐代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的再度凿通和繁荣,不仅确保隋唐五代玉料的输入而且使玉器的风格染上了异域文化的情调。自唐朝开始,玉料大多使用和田玉。这个时期的玉器更具图案的完整性,雕刻纹路非常细腻鲜明。唐朝开始,有玉器上开始使用花卉图案,雕刻的花卉非常完整,花蕾、花叶、花茎一应俱全。
6、元代,官方在大都(今北京)、杭州等地设有官办的玉器作坊,专门向皇室提供宫廷用玉,从事玉雕的匠人有数千人。
有了这样的基础,元代开创了大型玉器的制作。元代玉器在加工工艺上最具代表性的是多层镂空。除了在平面上雕出双图案外,还可以在玉料上多层雕琢,起花多达五六层,每层都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透视效果。
7、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此时,南北派玉雕的风格也逐渐形成,南派玉雕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派玉雕以北京为中心,南派玉雕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北派玉雕古朴庄重。
8 、当代改革开放以来,玉雕业发展欣欣向荣。
随着工艺的发展和进步,电动雕刻工具的普及,和田玉雕刻的工艺及技法都有了巨大的提升,玉雕作品越来越精美,玉雕师的想象力不再受到限制。并且发展了全新的雕刻技法,使得玉雕成了可以用心品味的艺术。
中国的玉文化对玉佩饰的影响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在中国古代,凡具备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中国的玉器工艺源...
玉雕艺术家王金忠探索花鸟中的院体精神
放眼中国玉文化史,花鸟题材作为玉雕创作的主流艺术形式,可谓经久不衰。在中国玉雕几千年的历史中,有一些花鸟题材经历代玉雕师们反复雕琢而成为一种经典表达。比如鸾凤合鸣、鸳鸯戏水、喜上眉梢、年年有余、金玉满堂、瓜瓞绵绵、一鹭连科等等。可以说,这类寓意祥瑞的花鸟作品一直是传统花鸟玉雕的主流艺术题材。
玉文化--人文矿物思想的萌芽
我们说“人文矿物”这一新概念的提出,不是偶然,更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应该有一个历史的酝酿过程,即在历史渊源和文化基础上,为适应当前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和市场需求,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中国的玉石文化...
水墨青花 刹那芳华
青花,此“花”亦非花、亦非色,而是墨色与白色相间的美玉。其黑如墨,白如脂,黑白分明,质地油润细腻,玉中随性的墨迹,似国画中意境悠远的泼墨山水,自由洒脱。
玉龙喀什――白玉河的随想
没有哪个诗人能躲得过河流。在人类的整个漫漫历程中,河流总是承载着比海洋更丰富的关于人的命运。在河边长大,是最没有诗意的诗歌命题。我曾做过无数次与河有关的诗歌训练,想象力是最能激动人的,而能够激发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