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石中国 2015-07-13
关于和田玉感官评价时候常用的术语,您知道多少?
比如说,大家经常说这块玉很“礓”,或者说有“绺”、“水线”、“嫩”、“性大”等等,这些表示的都是什么意思?在和田玉中的表现是怎么样的?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石花
石花指玉料中分布不均匀的小棉团、细小的羽裂、粗的颗粒感等。工艺上的杂质是指石和质地不均匀。和田玉一般很少含石,石会影响玉的质量。在和田玉中,石和玉的界限很清楚的,我们俗称“死石”,即可以分割的石质。如“玉包石”和“石包玉”。另一种是石与玉的界限不清楚的,俗称“活石”,它有“石钉”、“石花”、“石线”、“米星点”等各种形态分布。
图说:玉石上的棉点
绺
绺:指玉料中呈定向分布或交错的劈理、裂理、絮状矿物排列等,尚没有裂开。工艺上分为死绺和活绺两类。死绺是指绺裂明显,它的粗细、长短、深浅都不同。活绺是指细小的绺裂,有各种各样的,如主要分布在表面上的像指甲状的“指甲绺”也叫“指甲纹”,由表到内的呈鱼鳞片状的“火伤性”,多呈一致方向的细绺裂纹叫“细牛毛性”等。工艺上对于绺裂的处理,一是挖绺,二是遮绺。一般说死绺好去活绺难除。
图说:玉石上的绺
图说:子料表面的“指甲纹”
裂
裂:有劈理、裂理,已有明显裂开。
图说:玉石原料上的裂
干或礓
干或礓:和田玉中的透闪石微晶以集合体形式出现,交织成毡状、束状、簇状和团块状。其中团块状微晶体多具等轴状的外形,呈白云石的变晶颗粒假象出现,具白云石大理岩的蚀变花岗岩变晶结构,是由于交代作用不彻底而保留的。通俗的讲就是触变不完全,石性很明显。
图说:玉料上的白礓
水线
水线:指玉料中含有的不规则条形透明线。水线的成因是和田玉形成后,透闪石等矿物质的沉积和成矿流体自身的封闭又导致液体压力的积蓄,并最终使和田玉内部断层再次活动。断层断层活动导致先期形成的和田玉产生一系列平行裂隙,成矿流体长期积聚的压力也得以瞬间释放,并迅速充填进入微裂隙中,最终形成透闪石纤维。简单点说就是和田玉矿体发生断裂后,裂隙中二次结晶形成的线状的和田玉晶体,就好比人的皮肤受伤之后愈合的伤疤一样。
嫩和性大
嫩:指和田玉中透明度高,浑厚度不够油性较差的玉料。
性大:指的就是玉料容易起层的现象,玉料呈明显的片状或层状,结构显方向性,在雕琢加工时,很容易崩口或起层状裂。这种结构也大大的降低了和田玉的利用价值。
图说:“性大”玉料的层状裂
图说:“性大”的玉料在加工中出现的崩口、起层现象
瑿
瑿:和田玉中常见黑点状的石墨,呈星点状、云雾状、集合体状分布,这些玉料中的黑点就叫做瑿。
松或粗 杂质(脏)
松或粗:指的是玉料大部分由粗晶质的大颗粒透闪石组成,外观较粗糙,缺乏滋润感。换句话说就是玉料结构部紧密,颗粒感强,结构粗。
杂质(脏):和田玉中的杂质矿物常见的有,磁铁矿、磷灰石、黄铁矿、镁橄榄石、粗晶状透闪石、白云石、石英等,这些和田玉中的其他矿物,我们统称为杂质或者脏。
玉石收藏不可疯狂
有人用“疯狂的石头”来形容当下的玉石收藏狂热,但对玉文化有着深入研究与思考的民间收藏家田玉武认为,玉石收藏最重要的是传承文化▇据考古资料显示,距今8000年前,先民们便已制作和使用玉器。悠悠数千载,...
断舍离,行家的玩玉之道
玩玉的“断”不能等同于“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可以理解为不乱买,不买看不懂的、不买不喜欢但便宜的。
三月,玉界臻品限时微拍与您不见不散!
本次微拍以小挂件为主,件数不少,雕工也颇为精致讨巧,很能切合大众审美。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侃侃这一批拍品中的部分作品。
和田玉扳指与指环,流传千年的文化
清代的扳指以大小厚薄,分为文扳指与武扳指两种。武扳指多为素面,文扳指则雕以纹饰、诗句,彰显佩戴者的身份与地位。
收藏白玉宁青不灰
有的读者询问是否白玉以白为好,王声望称理论上是如此,但提醒他们不要过分追求玉的白度:“如果白而不润、不干净,不如要青的。”他告诉大家,买玉“宁青不灰”,因为灰色永远不会变,而青料还有可能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