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18-05-31
中国人与竹,向来有不解之缘。竹有非同一般的气质,宁折不弯,傲立风霜。一丛竹,婀娜多姿,清丽映日,也似风雨丽人、江南才女。竹有非同一般的用处,削竹作简,韦编成书;还可以做成笙箫琴笛,丝竹之乐给人带来创作灵感。
中国人最早的竹情节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爱竹成癖,每到一个地方,即使是暂时的居所,都会叫人在宅旁种下青青翠竹,有人问他:“暂住何须尔?”他则指着刚种下的竹子回答:“何可一日无此君?”后来王徽之因此被称为“竹君”。
国人的竹情节虽然是发源于魏晋时期,不过历史上最喜欢竹子的墨客,莫过于苏东坡和郑板桥了,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一生酷爱画竹、写竹,竹在这位“难得糊涂”的画家心中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他画的竹子,神秀、挺拔、飘逸,别具一格。
而苏东坡则对竹曾有过这样的吟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对竹的评价如此之高可见竹在中国人心中的风雅地位。也正是有了中国文人对竹的这种情怀,才留下了有很多歌咏竹子气节的诗词。
▲ 白玉牌-竹报平安 | 玉器编号:156403
而在和田玉玉雕题材之中,竹无疑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存在。竹谐音为祝,因其竹根相连的缘故,常有祝福与多子多孙的寓意。玉雕师常以物喻形,给予竹子美好的寓意,自然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和认可,这也表现了国人对竹之君子的尊重。
▲ (翠青)白玉环佩-竹报平安玉器编号:164098
一件上佳的俏色作品,用色用料巧妙,色彩分配干净,不脏不拙;构思巧妙,既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白玉中的绿色让作品显得更有生气,作品雕工细致,线条流畅,写实写意结合,颇具层次。整件作品厚实饱满,题材富有情趣。
中国人依竹而居,杖竹而行,几千年来与竹朝夕相处,风雨沧桑,自然养成了竹的文化精神。而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寄托着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玉手串 | 藏在腕间的小心思
许多人的手腕上戴着由一颗颗圆珠串连而成的和田玉手串,戴和田玉手串大多都是为了装饰,也有人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
祥云献瑞 福泽绵延
祥云纹虽是一种普通的设计元素,但它寓意吉祥美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景。把祥云纹运用在玉雕作品中,不仅美观大方,而且牢牢抓住现代大众追崇素简的审美眼球。
人生百岁三万六,平安一生福为真!
玉器界中,常将不做过多雕饰的玉牌或玉雕物件取名为“无事”,而中国人又常觉得无事便是福,延伸出去,就有了平安无事牌,以祈望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玉漆良缘 古风新生
玉和漆,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玉的使用超过8000年而未断绝,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也出现了最早的漆器并一直流传至今。两者都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
中国古代玉文化 第六集:不朽的祈愿 [视频]
[探索发现]中国古代玉文化(六):不朽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