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自然 趣味天成——玉雕虫趣

返回 分享

取法自然 趣味天成——玉雕虫趣

来源:玉界臻品     2018-12-19

每个人的童年都离不开昆虫带给我们的乐趣。夏季可以粘树上的知了;墙脚边、电杆下,凡有一蓬杂草的地方,就必能找到蚱蜢或螳螂;深秋时节,蝗虫往往鼓腹而肥硕;而屋角处与煤堆里,随时能寻到蟋蟀的踪影。用一手扑住,又忽而会从掌中挣脱……,这些小生命勃勃的生机都让你无法忽视。


 ▲墨玉-“大帅”镇纸 | 玉器编号:159999


园蔬、野草中各色的昆虫,在传统画科里被称之为“草虫”,是人们视线所及的最细小的“活物”,在宋人的绘画作品里,就已经描绘到了细腻的极致。然而画艺之外,草虫还有另外的一些意思!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里,记载过一段草虫画高手曾云巢的自述,说“某自少时取草虫笼而观之,究昼夜不厌。又恐其神之不完也,复就草地之间观之,于是始得其天。”


 ▲碧玉牌-蝈蝈大将 | 玉器编号:165515


盘踞已久的蝈蝈双腿微张似要融入随风飘荡的荻草的律动中,此情此景顿时勾起儿时的那份田间记忆!

何谓“得其天”?简而言之,得其神也;得其自在与天性,得其天理与人趣。由小处看,这是宋人闲适生活的一种兴味延伸;往大了说,那也是士大夫们“格物致知”的一层功夫。“古人观理,每从活处看”,这是宋人哲学中的一层妙义,所以据说明道先生不除窗前草,欲观其意思与自家一般。又养小鱼,欲观其自得意,皆是于活处看。


 ▲碧玉巧雕挂件-听蝉 | 玉器编号:165360


既是从活处看,那草虫自然要有灵动之意。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讲 “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色彩,则失其笔法。”这讲出一个形态和神韵的辩证关系。神韵出自人对事物物态的传神描绘,舍弃了形体的准确,就失去了谈神韵的基础。


 ▲墨玉子料牌-云水禅心 | 玉器编号:165516


听着声声蝉鸣,坐看云卷云舒,一切都是那么惬意。在诸景凄寒的冬日,这份夏日的悠然,是否让你心里升起一片温暖!

草虫的创作是一件难事,那触须的弹性,齿爪的力度,都必须在方寸之间展现极高的技艺手法。在绘画上尚且如此,那在一块玉石之上操刀创作草虫作品实属不易。当我们细细品味那些吹弹可破的薄翼、触须、细足,对工艺惊叹不已之时,更多的能感受到虫草带给我们一种倔强和对生活态度的一种思考。


 ▲碧玉巧雕挂件-小瓢虫 | 玉器编号:145495


喜欢虫草题材雕件的人许是也想追忆一番古人“格物”的步调,找找那些渐行渐远的亲和的心境吧!对于观者,看到这些草虫时,让我们好像回到小时候蝉声喳喳、花蝶翩翩的少年时光,重新感受到生灵的光辉,穿过重重雾霾和车流所带来的天真的触动。

(本文由中国和田玉网编辑整理,欢迎分享转发。了解和田玉、购买和田玉,就上中国和田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