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19-01-08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猗兰是中国人的生活,也是中国人的生命。儒家之仁,沙门之空,道教之隐,尽现一花一世界;庙堂之高,江湖之远,闾巷之迩,可读一叶一精神。这,便是中国人的草木情怀。
▲巧雕碧玉-兰香牌 | 玉器编号:164521
孔夫子曾经说过“兰花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法,不因穷困而改节”。完美诠释了君子该有的兰草品德。因此,兰草为历代雅士所爱,最重要的是其中意蕴不分男女,均可品其意赏其美。
▲碧玉巧雕挂件-耄耋富贵 | 玉器编号:155541
其实中国人种植兰草的年头非常的悠久,两千年前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就已经在绍兴的诸山上种植兰草,兰草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甚至部分深山野林漫山遍野都是。士大夫的精神领袖屈原撰写大名鼎鼎的《离骚》也有这样的诗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把兰草佩戴在身上,喻为此乃士大夫的节气之美,文学史上研究普遍认为这是屈原借花隐喻自己气质高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
▲新疆青玉-兰花牌 | 玉器编号:161498
兰草还与中国的其他三种植物“竹,菊,梅”并称为“四君子”,这类题材在和田玉套件中不乏出现它们的身影。有一些讲究的玉雕师还会选取四种不同颜色的原料来分别代替这四种植物,有经验的玉雕师在处理兰草题材的时候,往往还会加以巧雕设计,之所以兰草受到玉雕师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其含义高雅,男女均可佩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兰草外形属于一种叶片细长柔美飘摇的花卉,这种形象体现在和田玉上时,可以仅仅设计数片叶子一只娇花即可,在现在流行的“简饰”理念影响下,非常容易凸显出兰草的气质以及玉料的细腻,可以说是非常文雅的题材。
▲碧玉挂件-太湖石 | 玉器编号:164096
另外兰草叶片线条非常舒展,如果巧施设计,可以用来避开料子本身的裂纹或者水线,充分的利用兰草本身的柔软线条巧妙规避裂纹带来的硬伤,避免过度切割玉料,增加原料的价值。有时还可灵活利用玉石的天然皮色,巧施点缀,给植物活色生香。为了体现兰草的柔与和田玉的润,雕刻师一般常用阴刻的手法来展现兰草的脉络,对着光细细品味雕工,更能体味到其精妙之处。
▲碧玉-兰花鼓腹杯 | 玉器编号:147879
兰草既可为人带来芳香甜蜜,又可为雅士赋予名号,难怪诗仙李白在《小幽山》中为它写出:“幽兰香风远,雅桂甜雨近。”这等传世佳句。兰草,除却一种翩然姿态,更多的是一种脱俗的境界。便如东方女性的那份端庄、温婉一般,有一种莫名的契合,温柔了岁月,清浅了时光。
"盒盒"美美 | 风雅意趣玉香盒
玉香盒因其既有实用价值,且造型精美,加上香料的淡雅气息,令人身心都能感受到宁静平和,既可远观亦可赏玩。
喜欢和田玉的六大理由,快来对号入座吧!
一、美观性 和田玉很美,这一点毋庸置疑,试想一下,如果和田玉不美,历代帝王,皇公贵族,文人墨客能喜欢吗?与翡翠的耀眼光泽不同,和田玉美在质上,它并不张扬耀眼、也不浓艳媚俗,相反的,它含蓄而内敛,予...
玉印尺寸大小与等级相匹配
在中国,印章起源于商代,早期多为铜印,玉印出现于战国时期。印章最初只是个人的记号,并无严格的等级限制,但自秦代开始,天子以玉为印,并称之为玺。汉代沿袭秦制,仍以玉为玺,规定皇帝、皇后以及诸侯王的用印,统称玺,而官吏及平民所用私印,只可称印,故汉代不仅有印玺之称,又有“章”、“印信”等别称。
玉:国人的传家之宝
中国人对玉,一向有着特殊的尊爱之情,从而延伸发展出一种优秀而古老的玉石文化。中国最早为“玉”定义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
玉山子 | "大"有可观,"小"也可赏
现在的人们大多喜欢把件、吊坠等可以在手上把玩的和田玉。其实,玉雕的美也可以通过摆件去展现的,要说到摆件中最精彩绝伦的,莫过于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