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20-11-06
佛教自西汉开始传入中国,而历史的演变中与地方区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大致可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艺术审美的不断提高,藏地文化与藏传佛教开始在内地的传播开来。玉雕中的佛教题材也出现了很多藏传佛教作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藏传佛教玉雕中那些神秘莫测的佛像和法器。
俗话说人生有三境界,一曰物质境界、二曰精神境界、三曰灵魂境界。生于斯世,不能不先求果腹御寒。既得饱暖,才能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修行之人不为生活窘迫所困。无后顾之忧,方能勇猛精进一心求道,早达灵魂境界。深感于此,藏传佛教遂有黄财神开示法门。
▲白玉子料牌-黄财神 | 玉器编号:165061
黄财神在藏传佛教中因广布资财,弘法利生,古来广受供养。传说若以诚心持诵黄财神心咒,可获其庇佑能财源广进,免除穷困,以及一切经济窘困。在玉雕中,黄财神一般选择黄玉及和田玉子料的天然黄皮进行创作,则更符合黄财神黄色身的形象。
▲黄玉挂件-黄财神 | 玉器编号:164375
黄财神一面二臂,本尊形象为肚大身小,双手有力,肤色金黄, 右手持摩尼宝珠,左手轻抓口吐珠宝的吐宝鼠。头戴五佛宝冠,身着天衣,莲花及珠宝璎珞作严饰。胸前挂乌巴拉念珠,以如意坐左脚曲,右脚轻踩海螺宝,安坐于莲花月轮上。在具体刻画中,尤其要重视面部表情刻画,神态、形态等要符合唐卡艺术的法则,在配饰上可以给予简化。
佛教法器是宗教与艺术的统一体,也是佛教思想与观念传播的重要媒介。佛法赋予了法器特殊的作用,使它们不再是普通的器物,拥有庄严肃穆的底蕴,祥和宁静的气质。法器金刚杵作为佛教仪轨中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自然也为玉雕师所青睐。
▲白玉-辟邪剑 | 玉器编号:164404
金刚杵原为古印度的兵器,后被密教吸收为法器。简约的线条营造出佛家的神秘。简洁的外形下代表着坚固锋利之智,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据说佩戴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也象征空性、慈悲和智慧等。
▲青玉挂件-金刚杵 | 玉器编号:167331
作品取材于青玉,圆雕工艺雕刻而成,线条自然流畅。恰当的镂空让整个作品庄重不失灵动。清新淡雅的颜色营造出佛家特有的平和清净,金刚杵分三棱和四棱,其形制的不同显示出佛家的虔诚坚定,蕴含着佛关于顿悟、教化的思考。
藏传佛教的佛像和法器在造型上与汉传佛教相比,造型丰富、配饰较为复杂多样,而就是那般精美的复杂,才令人震撼。藏传佛教在玉雕中的运用,还是极其成功的。工艺复杂、造型精致、庄严肃穆成了藏传佛教玉雕作品的必备款式。这样的藏传佛教玉雕你们喜欢吗?
和田玉之爱玉
国人爱玉也同国人的性格和文化有关。玉石温润如脂,凝彩如油。柔和饱满的光泽渗透在内里,朦胧而唯美,刻苦而质实,正是国人“宽仁而中庸”的敦厚品德最好的注脚。西方人则不同,习惯了妖冶的有色宝石。
形式美—玉雕中的美学
在中国传统玉石文化中,玉石经过设计雕刻所展示出来的外在美是十分重要的。它很好的展示出玉雕的审美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寓意
玉 佛:佛是和阗玉摆件、把件、挂件常用的传统题材,选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其实是从一个叫契比的和尚形象塑造出来的。佛,意译觉者、知者,觉悟真理之意。亦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
中国玉器文化特征与地位
我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从下列比较中可看出其特征与地位。 1、从采玉时间上比较这里有两个可比点,即采玉时间的早晚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大约12000年以前,我国辽南原始居民就 开始用蛇纹石打制...
古人玩玉首德次符:清之前巧色玉不多见
清乾隆和田羊脂白玉子料带皮玉印利用子料表面枣红、秋梨、芦花和黑色等多种颜色的玉皮,在玉雕时作巧色,古已有之。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两件商代玉鳖,选用墨黑色玉皮,做成鳖甲、眼和足尖,与灰白色的鳖体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