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界臻品 2019-06-16
天圆地方,是古人的宇宙观.外柔内刚是为人的道理;圆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是儒学的核心思想。同时,它与中国人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我们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碧玉山水环佩-春色 | 玉器编号:163176
在传统观念中,圆形是一个寓意圆圆满满的形状,比起其他形状的设计,圆形更能带给我们温暖、圆润的感觉。圆形作为完美圆满的外在表现,除却视觉层面所具有的一种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的秩序感,还在审美层面与中国传统美学相关联。
▲(翠青)白玉环佩-竹报平安 | 玉器编号:164098
儒家思想要求人们主动抛弃自身的棱角,而变得性情圆润、宅心仁厚,就有如圆形的包容与中正,适度而从容的温文尔雅。中国人骨子里永远不缺对圆的喜爱,其不单单表现在为人处世、甚至表现为个性化的审美取向,皆无处不散发着温和委婉、优美而不张扬的东方气韵,恰如我国的温玉文化。
▲黄玉挂件-必定呈祥 | 玉器编号:161525
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天地和谐共生的生存状态,柔美平和的翩翩风度与意境往往最能打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圆形的玉雕暗含着儒家“中庸”之道,以及“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为我们揭示出圆形与美玉和谐共生的自然秉性。
▲黑青玉挂件-转运圈 | 玉器编号:161382
“法自然者,在方法方,在圆法圆,得圆者即得自然之妙韵”。在道家思想中圆形所传递的正是一种几何意义上的“无”与“永恒”,圆无锋利的棱角,甚至被视为中空的一环,如此简易的存在,却无终无始、轮转无穷。圆形玉佩集“圆满”,“圆润”,“圆融”于一身,无棱角的造型特点不仅贴身佩戴舒适,而且满足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碧玉巧雕挂件-蛙趣路路通 | 玉器编号:158558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圆”。在中国,“圆”无处不在。它早已成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圆”在人类文明中,以不同的形式,亘古留存于世,圆形符号恰是超越语言的人类共鸣。
外国人喜欢钻石宝石,中国人喜欢和田玉,这是为什么呢?
外国人喜欢钻石宝石,中国人喜欢和田玉,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应该也是很多藏友心中的疑问。小编对此也颇为好奇,因此搜罗、借鉴了一些网上的观点,以搏大家一笑。
吐谷浑与和田玉(一)
自从日本学者松田寿男1937年发表《吐谷浑遣使考》[1]以来,吐谷浑在中西交通史上的特殊地位受到中外学者长期的注意,已经累积了相当多的成果。吐谷浑之路,或曰青海路[2],或曰河南道[3],或曰古羌中...
趣味玉雕,始于情味
对玉文化加以探索,不难发现其形式是美的,并掺有耐人寻味的“趣”意。如说玉雕杂件的风格特色为“小、巧、灵”,那就已隐含了趣味性。
不怒而威 高贵霸气——玉雕中的虎
我们的祖先曾以虎的威猛作为沟通天地神祗、驱邪崇镇之物。如在玉雕、青铜器、瓷、石雕等古代器物中,就常出现虎的造型或纹饰。
兽有千面,面面峥嵘——玉雕纹饰的记忆(二)
兽面既能护主驱凶,还能招财纳福,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它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象征着威猛、勇敢、公正。